第120章 二荀反目-《乱三国之吕布》
第(3/3)页
当初他与荀攸二人肯来草原任职,对于荀彧来说最主要的原因却是小皇帝的一纸诏书,虽然他明白那是并州的人上书请求的,但是只要是皇命,他都会尽可能不折不扣地去完成,因此他至今为止都不曾向任何人效忠包括吕布,在他的心目中,只有一个主公,那就是汉献帝刘辩。
这段时间在草原之上,他亲眼所见并且亲身参与到草原的建设之中,不过他的目的始终是为了皇帝为了大汉朝努力。
可是所见所闻,却是草原上生活着的鲜卑人,甚至是乌桓人,匈奴人都只知道吕布的威名,却对于大汉朝嗤之以鼻。
对于这个现象荀彧的心中一直压着一团怒火,只是此刻藉由步度根方才的话语爆发了,他自然也清楚地明白,现在的吕布没有这方面的想法,不过对于以后任何人也不敢确定吕布是否会真的忠诚于汉室,因此听完步度根的那一番话语时,他终于也将心中的话说了出来。
“公达,在这草原的这段时间,你也看到了,吕将军和我们所制定的政策,推行的很顺利,效果也是出奇的好,可是难道你不曾想过,万一……”
二人都是聪明人,因此荀彧虽然说到一半就不能说下去,但是荀攸却能够明白他所想要表达的意思。
荀攸摇了摇头道:“小叔叔,莫说吕将军没有这等想法。你看现如今这天下,有这番想法的人会是少数吗?各地诸侯有几人拥兵自重是为了匡扶汉室的?兴盛衰亡,一切自有定数,凡事盛极而衰,衰极则盛,这本就是天道循环。小叔叔何必执念……”
“一派胡言!”荀彧怒极起身,瞪视着荀攸说道:“溥天之下,莫非王土;率土之滨,莫非王臣。你寒窗十年,天地君亲师都让你抛弃了吗?三纲五常也都让你丢弃了吗?”
“孔圣尝言:‘勿欺也,而犯之’。孟子更是说过:‘教人以善谓之忠,为天下得人谓之仁’。所谓忠本就是顺应天道,忧思百姓,则能拘泥于形式失却其本质?”荀攸引经据典据理力争,更是搬出了《论语》和《孟子》之中的典籍,直说的荀彧哑口无言。
荀彧自知在口舌上说不过荀攸,在他心中,皇权受之于天,忠于皇室就是忠于天道,因此并不认同荀攸所说,当下拂袖而去。
从前二人也曾侧面谈过类似的话题,始终是意见相左,这一次终于爆发出来,自此以后叔侄俩终于产生了间隙。
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