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一十二章 春又来-《良田喜事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“好啊,我这就进村找鸡蛋去,过几日就再孵一窝出来。[.超多好]”楚四莲脆生生应了就挎着篮子走了。

    董蓉同于老太又说了一会儿话也回曹家去了,这般忙忙碌碌中,残雪很快就化得干干净净,山林间隐隐已有微微绿意,有些心急的老农整日里都要背着手在田间地头转悠两圈儿,看看冬麦的长势,盼着老天爷开恩,今年也要风调雨顺才好。

    曹家的暖居宴在一个晴朗的好日子开席了,曹家的如意门四敞大开迎接亲朋好友,院子里一溜儿放了六张大圆桌儿,刘嫂子带着帮忙的小媳妇儿们在灶间忙碌,流水一般端了大盆的炖菜出来,无论是土豆白菜,还是粉条酸菜,盆盆里都有大片肉甚至是大骨头,外加两合面的馒头,吃得一众前来道贺的乡邻各个都是嘴巴鼓鼓,哪里还有工夫说话。

    曹婆子原本穿戴的喜庆之极,只等着众人奉承呢,见此极是后悔把酒菜做得如此丰盛。倒是曹老头儿同一众老兄弟坐在一处,滋溜溜小口喝着苞谷酒,听着众人极羡慕的说起自家什么时候也能盖上这样的院子,乐得心里都开了花。

    董蓉跟着忙碌了一日,还没等好好歇歇,槐树村里又来人报信儿说杜鹃生了大胖丫头。不必说,她和柱子一定要代表曹家在洗三那日去观礼。

    到了那一日,董蓉和傻柱就在曹婆子的唠叨下穿上了最好的衣衫,然后拎了一筐红皮鸡蛋和半串铜钱坐车出发了。不知王家出于何意,洗三礼操办的比之别家生了孙子还要热闹,请了好多亲朋好友观礼,正房堂屋里挤满了人,就是院子里也站了几十口子。

    董蓉自小在槐树村长大,自然也认识许多人,一路婶子大娘叫下来,好不容易才挤进了屋子。曹姑母抱了小孙女笑得眼睛都眯在了一处,一见董蓉进来赶紧喊她到跟前,小声说道,“蓉姐儿,你快贴贴妞妞的脑门儿,让她也沾沾你的福气。”

    青县周边倒是有这样的习俗,若是孩子洗三日能同贵人亲近一下,就能沾些福气,一生衣食无忧。董蓉听得曹姑母这话还想拒绝,毕竟她也只是个农家媳妇儿,不是什么公侯诰命。但曹姑母却是不容她犹豫,高高抱起孩子就往她脸上贴来。董蓉无法,侧脸在孩子脑门儿蹭了蹭。

    孩子许是有些饿了,微微睁开了眼睛,眸子乌黑极惹人喜爱,董蓉忍不住又亲了她几口。曹姑母大喜,哈哈笑着嚷道,“成了,我们妞妞借到福气了,以后必定多福多寿,衣食无忧。”

    收生姥姥这会儿已是准备好了铜盆等物,笑着接过了孩子,众人都围在一旁凑个热闹,然后或者一枚铜钱或者几枚铜钱往盆里扔。董蓉拿出曹婆子准备的半吊铜钱挂在盆边,乐得收生姥姥差点儿失手把孩子连头一起按水里。

    曹姑母有些心疼,想要把铜钱拿回来,到底抹不开颜面都送给了收声婆婆。董蓉看得好笑,伸手从怀里取出一块雕花镂空玉佩挂到孩子脖子上。曹姑母虽然不识货,但也知道自己这侄媳妇儿大方,出手必定是好物件,于是赶紧笑着要董蓉把孩子抱回屋去,顺便也见见杜鹃。

    众人都是眼尖的,暗暗猜测着那玉佩值银几何,末了有同王家交好的人就低声笑起牛氏如何自断财路,好好的闺女硬是被她逼得不敢回娘家了,倒是便宜王家跟着享了多少福。

    杜鹃如愿以偿生了个闺女,这会儿正喜滋滋半靠在床上喝粥,见得董蓉进来喜得拉着她不放,直说孩子三岁过后就要送到她跟前养着,不但要同她学读书识字,还要学算账管家。董蓉听得是哭笑不得,无奈之下只好说到时候看孩子如何再商量。

    杜鹃奶了孩子又撑着说了几句话就困得眼皮打架,董蓉扶她躺下,又给她们母女盖好被子就出去了。

    王家还要开席五六桌儿,董蓉不喜众人把她当猴子看就找了个借口辞别曹姑母回家了。路上傻柱揽了她在怀里,一手摸着她的肚子却不说话。董蓉猜得他的心思就红了脸,自己心里忍不住也嘀咕起来。

    他们小夫妻俩这些时日也没少“运动”,按理说应该有好消息了,但她的肚子却始终没有动静儿,难道是缘分还没到?再等几月吧,实在不行就去找冯大夫把把脉。

    这般思量着,小夫妻俩就回了曹家。曹婆子听说王家热闹,也是瞄着董蓉的肚子皱眉不已。董蓉生怕她说出什么羞人之言,赶紧装做头疼回房了。

    又过了两日,张管事请了董蓉去破院子报账,两人说起节气都是有些心急。眼见再有不到俩月田里就该收麦子种苞谷了,而南方四州那边的春耕比这里还要早,而流民们回乡要赶奔千里,哪怕乘马车最少也要走半个月日。如此算下来,最多再有一月,不管果园里建设得如何都要送流民们离开了。
    第(2/3)页